-
[硕鼠的Blog站 范路 Luke Fan](http://lukefan.com/)
基于互联网的社区本质 — 最近好像讲的各种本质实在是太多了一些. 最近对于社区的思考也比较频繁,在以往的文章中,有时候直接说社区,有时候说技术社区,有时候说是互联网下的社区,各种定义和描述也放了很多了. 本质这种定义是比较难下的,什么什么的本质,这个东西太严肃了,要求太高了,为互联网社区来描述一个本质,这违背了我写东西的原则,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并不喜欢那些特别严肃的东西. 所以这里要说的本质,应该只能算是某一个侧面的本质吧,这确实是一种本质,但仅仅是一个侧面.
互联网社区,其实是一个计算机程序,这肯定是没有人反对,那么用计算机程序的某一种特性来作为互联网社区的本质,应该也能够说得过去吧.
这里要对互联网社区本质的定义就是,一个拥有输入,处理,输出,三个最标准环节的计算程序.
今天要探讨的是社区的信息流,也就是说,互联网社区,是如何通过处理不同的人的输入,然后为不同的用户形成输出这个本质工作,将不同的信息发送给不同的人,从而形成社区的.
前一篇文章写了社区的规则,社区的信息流是被规则所规范的,不过归根结底,互联网社区是程序,规则也是需要使用程序来执行的. 还有很多程序能够做的事情,是规则所不涉及的,比如SEO和推荐算法.
互联网社区的信息流动方式 — 前面讲过了,社区的核心是人,但是光有人是不行的. 社区是依靠人来创造内容,然后再依靠内容来吸引人的. 那么信息是怎么吸引人的呢?同样的一堆信息,使用不同的排列方式,吸引力一样吗?当信息很多的时候,应该筛选出哪些信息来给用户看呢?大家看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就会离开社区. 当人们发出声音的时候,不能及时得到有价值的回复,他们也会离开社区.
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是互联网社区信息流转方式的一个大略的演进方向,以及其中几种有代表性的信息流转方式.
互联网社区的信息流转方式,这里面的内容很多,不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说清楚,甚至我可能都没有彻底说清楚这个问题的能力,毕竟我并不是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和人类学家. 这应该是这一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后面还将陆续写一些不同信息流转方式的案例,以及规则和算法如何影响信息流转方式,信息流转方式对于社区性格,价值的改变,如何尝试建立新的信息流转方式等等.
一个最典型的信息流转—
- 甲提出了一个观点,以及一些疑惑
- 5分钟后,乙表示自己认同这个观点,并拥有相同的疑惑
- 有一些人看到了,但什么也没有说
- 又过了3分钟,丙表示,自己看到了这个问题,好像在其他地方也看到过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丁可能会有一定的见解,于是通知了丁
- 又有一些人看到了,但是他们依然什么也没说
- 10分钟后,丁收到了丙的通知,过来看了甲提出的观点和疑惑,于是对观点进行了一些讨论,他补充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 甲先就丁提出的观点进行了讨论,然后询问丁,是否能够解答自己的疑惑
- 丁和甲进行了辩论,并对甲的疑惑提出了一些设想
- 丙邀请了更多的人进来进行讨论
- 更多地人发现了这个话题,有些人还是一言不发,但也有些人加入了讨论
- ……
- 甲的观点经过讨论和补充,变得更加完善,同时还获得了很多相关的实例,甲提出的疑惑,得到了部分或全部的解答
- 一段时间过去了
- 有人在此发现了这个话题,并进行了阅读,然后离开,或者是再在上面添加一些自己的评论
- 又一段时间过去了
- 又有人在此发现了这个话题,并进行了阅读,然后离开,或者是再在上面添加一些自己的评论
- 又一段时间过去了
- ……
这个实例里面有人提出了观点和问题,有人附和,有人帮忙寻找能够解答的人,有人参加了讨论,有人给出了解答……,这里面还包含什么呢?顺序,谁先来的,谁后到的;以及时间,几分钟,不是几秒,也不是几个小时,几天,而是几分钟;有人发现了问题,这些人是怎么筛选的,他们是否对这个问题感兴趣. 这些都是组成社区讨论信息流的各种因素,当这些因素发生变化的时候,信息流也就发生了变化.
互联网社区里面的信息流,有些像是核反应里面的链式反应. 如果形不成链式反应,那么核反应就无法进行下去. 互联网社区的信息流也需要一环扣一环,不断地发展下去,否则就会散掉,形不成完整的信息流. 这些信息流的形成,通常需要两个关键条件,那就是回复和反馈,必须具有及时性和有效性. 如果上面那个例子中,大家只是讨论一些简单的家长里短,但是时间间隔是以年为单位的,那就讨论不起来,如果一个人说了什么事情,紧跟着的回复都是驴唇不对马嘴的,肯定也是讨论不起来的. 这里面隐含着一个观点,就是及时性的衡量是和讨论问题的性质相关的. 有些问题的间隔必须是以秒为单位,有些可以是以分钟为单位,有些则可以以小时,天,月甚至是年为单位.
互联网社区信息流转方式的演化历程 — 由于互联网社区的本质是程序,是输入,处理和输出,那么写程序的人肯定能够根据各种数据和经验来不断地优化这些程序,让社区中信息的流转效率不断地提高. 那么社区信息流转方式的演化就肯定会拥有两个核心的目标:
-
从无序到有序
互联网社区的信息流转方式的演进过程,应该可以被描述为,程序员或社区管理者(这两者经常是同一个人),在不断的观察信息流转的方式,并希望尝试从中发现一些规律,然后对这些规律进行筛选,找出那些对社区有利的规律和有害的规律,然后禁止那些有害的规律,并通过程序或规则去固化或增强那些对社区有利的规则.
由于有些规则需要经常发生调整,或需要由社区中不同角色的人来进行调整,以及互联网社区的程序可能会被那些不是程序员的人们用在不同的领域上,于是聪明的程序员们将一部分程序做成了可以设置或解释并执行某些规则的方式. 这样当某些规则发生改变的时候,就不需要重新修改程序代码了.
最早的相对无序的信息流转方式,比如邮件列表,后来也发展出了一些自己的规则. 真正无序的是邮件多人讨论,就是一个人给一个或多个收件人写邮件,然后收到邮件的人再进行回复或转发. 邮件列表已经算是在这种形式上发展出来的一种相对有效的方法了. 邮件列表的规则通常是围绕准入制度的,谁能够看到这些邮件讨论的过程,新人怎么发现这些正在讨论的内容等等. 但是讨论的顺序,中间大家能够说什么,不能够说什么,谁先说,谁后说,说的时候是不是要引用前面说过的内容,新的内容哪些人可以看,哪些人不能看,这些都是不能规范的,混沌的. 不过有些讨论会进行得很好,很快得到有价值的东西,有些则很快歪楼,大家最后谁也不知道在讨论什么,然后散掉.
这个时候,聪明的程序员们就去设法分析那些有价值的讨论,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 然后总结这些规律,再设计出新的信息流转方式,比如论坛,问答等等.
-
用更少的人,为更多的人服务,以及分工的不断明确
这其实并不仅仅是互联网社区这一种特殊程序在演化过程中的追求,很多系统都在不断的追求这个.
从邮件列表中,每一个人都是组织者,规则制定和执行者,内容的贡献和消费者这种混沌状态中,发展到各种职能都比较清晰. 到了论坛时代,组织者就是组织者,他们订立和修正规则,监控讨论的进行;然后通过规则,去奖励那些有效,有价值的内容贡献者;吸引那些内容的消费者.
然后,到了所谓的web2.0时代,更多地人开始参与讨论,更多的人能够创造出内容来,给更多地人消费. 比如盛大文学,10万人写小说,上亿的人,付费来看这些小说. 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者相对于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比例更少了.
百度贴吧替代了传统的论坛,在论坛上,几个管理员需要自己负责找服务器来搭建论坛,需要设定论坛的规则,并维护论坛的运行. 而在百度贴吧上,百度已经把服务器什么的都搞定了,贴吧里面那些吧主,就像论坛里面的版主一样,并不是专职员工,他们只需要对自己的吧负责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需要管. 这个服务比例一下就从几个管理员为几百上千会员服务,升级到了几十个贴吧员工,为几亿人服务.
Tumblr和其他一些内容社区的涌现,Facebook和Twitter,新浪微博之类的社区的崛起,最终使得很少的人,就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服务了.
总结 — 互联网社区的本质就是一个集输入,处理,输出为一身的程序. 社区的核心就是信息从一个人,流向另一个人,社区的发展,就是社区中信息流转方式的不断进化和发展.
社区信息流转方式的发展,一直围绕着两个中心:
- 从无序中发现秩序,固化并增强某些特定的模式
- 用更少的人,为更多地人服务,分工不断细化
以后再用更多地文字来描述不同特色的信息流转方式,以及不同的信息流转方式为社区带来的不同的风格和价值吧.
PS:
若无意外,题图都是从原文提取或是通过 Google 图片搜索出来的, 版权属左, 不负责任 ;-)